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系列报道(二):数字风控与资产管理

编者按:中证信用主办的“分析新趋势,探索新思路——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成功在深圳举办,近800位来自券商、银行、保险、融担、基金、保理、信用科技领域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会,共同就信用市场发展趋势展望、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现将各位专家核心观点进行整理,与大家分享。本期分享议题是《数字风控与资产管理》。

(演讲人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及会议主办方无关,仅供参考。)

一、数字化信用风险管理

演讲人:中证征信副总经理 傅瑜强

核心观点:

信用科技的价值在于提升效率、改善效果,主要包括几方面:

一是数据方面,从信用分析视角出发,分别针对低频数据、高频数据、关系数据的数据特点,设计覆盖资本市场核心主体的企业经营数据体系、区域经济数据体系,风险预警数据体系、风险传导数据体系,为用户提供全面覆盖、场景聚焦、专业加工、准确可验证、结构化处理、便于实施等特点的数据解决方案,在节省用户数据采集时间和采集成本的同时,较大地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效率;

二是模型方面,将专家经验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针对不同的分析场景与分析目标,选择匹配的风险识别与量化技术,形成主体信用内评体系、风险预警监测体系以及风险传导体系,为信用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三是系统方面,通过高度灵活的技术架构,承载数据内容、量化模型、分析功能、管理功能,构建“数据+模型+系统”端到端的一站式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组件化方式,快速灵活满足用户需求,可实现信用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达到有效提高风控效率、降低风控成本、提升风控能力的目标。

二、资管业务中的信用科技实践

演讲人:安信证券资管投资总监 张亚非

核心观点:

数字化信用风险管理是市场、监管和业务共同推进的方向。从市场变化角度看,随着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数量逐年上升,违约规模屡创新高,我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日渐趋于常态化。从监管环境角度看,监管部门就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多次发文,提出更严格细致的管理要求。从业务需求角度看,债券投资、股质等业务需要更主动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及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

结合业务实践,安信资管通过与中证信用合作,构建“数据+模型+系统”端到端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初步实现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目前已经体现出提高风控效率、降低风控成本、提升风控能力的成效。安信资管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约1300亿,信用债持仓规模占比高,且持仓覆盖行业范围逐渐增多。但在实际业务中,存在大量手工操作、评审效率较低的问题,亟需提高部门对资管信用风险管理及决策分析的信息化水平,数字化信用风险管理需求凸显。

关于与中证信用的合作,主要包括信评体系构建、数据接入,系统建设等三个角度。双方联合共建的内评系统,运用科技方法提升信用分析能力,进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双方通过磨合协作,打造出一套从底层风险数据到信评体系再到风险管理系统的一站式配套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数字化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数据驱动、智能分析、科技引领和价值提升。

最后,展望未来规划,希望在预警体系的建设中,引入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形成具备更多前瞻性和及时性的预警体系。

圆桌论坛2:数字风控的创新与实践

主持人:中证征信业务总监  郝玉爽

嘉宾:国元证券首席风险官 唐亚湖

天津银行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团队负责人 邓皓

国泰君安证券风险管理部信用评级团队负责人 程天笑

证信资本总经理 严予旋

嘉宾观点汇总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个机构都在加强科技化的建设,从信息一体化到数据中台,再到业务数字化管理。从数字风控视角来看,大数据加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对传统的风险的识别、监测和管理,都带来了新的视角,打破传统模式下信息的不对称、风险监测靠人力投入、风险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但是科技化建设方面,很难说有标准的解决方案,因为每家机构的业务都不一样,需要通过定制化的方式规划整个科技方面的建设。圆桌嘉宾为我们分享科技化建设中的经验和观点,国泰君安专家认为数字化金融科技是长期坚持的战略,数字化建设是管理方面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信用风险管理应该是全流程的管理,贯穿到评估、计量、监测、报告、处置全流程环节。在内评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从业务部门到子公司,到风险管理部把流程方式串联在一起,通过智能化的流程进行评估。国元证券和证信资本专家都谈到,金融科技在投资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强,需要大量的数据和金融科技的支持。从风险管理角度,首先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业务的属性,加强信息评级系统的建设、舆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同一客户同一业务的管理都十分重要。天津银行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强调在科技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和整个市场衔接的程度。整个科技建设体系是希望建设一个有标准化的,且可溯源、可获取、可以校验的数据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的建设,让前台、中台的人员能够站在平等的视角上审视主体的信用风险,才能够最终为我们做决策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依据。

同时嘉宾普遍认为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对科技规划的落地实现至关重要。从发债主体来看,包括财务和经营数据,舆情、价格、司法以及区域经济数据等,可以为评估人员提供主体在整个行业和区域中的位置。通过量化的工具,能够带来一些差异化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控制。但是数字风控的痛点,在于非上市或非公开发债主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是欠缺的,导致无法很精确地做一个企业画像。行业的做法就是各自对接数据,在自己的生态里面,通过风控模型来做出判断,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如果在未来数据能够共享,同时又能够保护数据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内外部数据,对我们的数字风控的建设会有质的一个提升。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句空口号,内生动力驱使着各类型机构加强科技方面的投入,中证征信专家认为在数字风控现在还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模型+系统+数据”这种智慧的模式,主要是解决效率,释放生产力这个为第一优先级。而下一个阶段是“数据共享,科技共创”的生态模式,通过生态的模式,才能解决在业务当中的一些瓶颈。

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系列报道(一):宏观经济走势与信用市场展望

编者按:中证信用主办的“分析新趋势,探索新思路——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成功在深圳举办,近800位来自券商、银行、保险、融担、基金、保理、信用科技领域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会,共同就信用市场发展趋势展望、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现将各位专家核心观点进行整理,与大家分享。本期分享议题是《宏观经济走势与信用市场展望》。

(演讲人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及会议主办方无关,仅供参考。)

一、  2021:宏观经济走势与资产配置策略

演讲人: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核心观点:

宏观经济趋势方面,此次全球受疫情影响没有引发流动性危机,但应该关注到货币超发及不断加杠杆带来的全球债务问题。2021年全球经济反弹,但仍属于超跌反弹,不改长期趋势。

中国去年的经济反弹,一方面和新经济领域的高增长有关,但带动整体经济回升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房地产。2021年中国经济实际GDP增速中枢预计在8.5%左右,名义GDP增速中枢可达11%-11.5%,基本能实现“稳杠杆”目标。

存量经济下的分化时代中,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动力与压力,一是居民收入分化与消费升级的现象更加明显;二是产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新经济将保持高增长,而传统产业将陷入低增长;三是企业分化更为明显,大市值公司的利润增长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2021年的政策着力点,可以概括为“行稳致远、转型升级”,扩内需和强科技是稳增长的两大支撑点,应把握好“国内大循环”供给端进口替代的发展机遇。

大类资产配置方面,配置逻辑要因时而变,可以扩大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具体来看:

1.货币政策已回归常态,直接融资比重提高;

2.存量经济主导下投资,应坚持三大思维,一是强者恒强,资产配置要抓大放小,重高端轻低端;二是此消彼长,过剩经济导致分化,新旧产业转换、区域经济盛衰分化;三是优胜劣汰,躺着赚钱时代结束了,躺着中枪的几率大了;

3.当前全球经济三大过剩,即商品过剩、货币过剩与资产过剩,全球结构性牛市背后是经济分化下的结构性扭曲,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向是要将增量资产流向权益、基金、债券;

4.从国内市场来看,股票供给大幅增加,会对现有“赛道”估值体系的影响,并带来流动性下降,而核心资产估值提升,高成长企业只能是百里挑一。

具体资产配置方面,传统行业选龙头,新兴行业看科技含量,从中长期的战略配置来看,传统行业看好龙头公司份额的提升,新兴行业看技术进步,科技含量高的公司更值得投资。

关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在人口流、资金流、信息流变化下,存在结构性机会,粤港澳湾区、杭州湾、长江经济带更具备配置价值。

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人民币汇率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在于经济实力,伴随中国国力的增长,人民币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而长期来看,美元指数似乎会进入下行周期。

 二、  机会还是风险?——利率债市场走势研判

演讲人: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孙彬彬

核心观点:

对于利率走势,市场共识是区间震荡,分歧在于区间到底是多少?如果政策利率不调整,则按照利率走廊R007波动范围大约1.8%-3.2%,中枢2.5%附近,一年MLF对应一年国债上限为2.95%,一年LPR对应十年国开顶上限为3.85%。2021年总体利率水平虽然底部上抬,但基本可以认为十年国债区间大约3%-3.35%,十年国开大约3.5%-3.85%。这一判断的前提是基于经济延续复苏,通胀压力仍在,但是政策利率不变,关键点在于加息与否。

央行关键考量是经济偏离潜在增速的缺口,这个缺口由通胀和就业来评估。理论上,加息满足的技术要求是调查失业率回到5%以内,同时通胀(包括CPI)仍然居高不下,所以二季度未必就是赶顶,三季度也难言乐观。

从历史图景观察,二季度社融下行而PPI走高的过程中,无论是风险资产还是固定收益品种都有一定压力。债券市场从票息角度衡量,应当平衡配置,建议从底线思维考虑确定上限,从而划定安全边际,因为左侧可能很漫长,不建议“抢跑”。

三、幻灭与重生——信用债市场展望

演讲人:YY评级创始人  姚煜

核心观点:

信用债市场的拐点已然来临,曾经的幻想逐一破灭,市场期待涅槃重生。

信用债市场从超日违约开始经历了7年多的时间,在违约规模不断走高的大背景下,民企逐步出清,国企违约规模开始抬升。违约之外,市场折价成交迅速放大也体现出对市场的冲击以及投资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与股票市场类似,债券市场也是受到基本面和情绪面双重影响。目前由于主流机构受到重创,开始反思过往的投研逻辑,导致风险偏好断崖。这一趋势已然开始,影响深远。

在行政化去杠杆、市场化去杠杆和宏观降杠杆的大背景下,目前信用债迎来了至暗时刻。

幻灭——幻象的破灭。随着刚兑的打破,原本依赖制度红利——信用下沉博刚兑的领域逐一证伪;机构之间和机构内部信任的破裂乃至破碎导致信用不断的收缩,各个版块的债券都被抛售。对外部救助的幻想也被打破,金融机构更多的成为“代价”。市场的分化导致一二级都很困难,部分发行人和投资者都有逐步退出的迹象。

市场在破灭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平衡——重生,出清过程中希望变无序为有序,发行人能够卸下包袱,市场希望分层,投资者更为理性,风险定价逐步成熟。

在熬到重生那天的过程中,采取更适合的信用策略(防守+高收益),在区域分化加大的情况下趋利避害,地产研究也进入深水区,过剩板块伴随发行人一起煎熬。对过往“信仰投资”思路重新审视,以更为客观的视角分析基本面和救助的可能性,陪伴有机会活下来的发行人一起活下来。

信用研究再次回归现金流的本源。希望投资者能够熬过现在艰难的“幻灭”阶段,迎来“重生”。

四、行业信用风险分化下的风险与机遇

演讲人:中证鹏元常务副总裁 秦斯朝

核心观点:

预计2021年煤炭采掘行业信用水平将弱化,钢铁将短期向好、但内部分化加剧,汽车制造和航空运输信用边际改善。具体来看:

一是煤炭行业集中度将持续上升,产量逐渐向大型煤企集中,煤炭市场整体将维持紧平衡,价格中枢预计小幅上移,但需关注债务负担过重且现金流弱化的煤企以及行业债券市场再融资能否及时有效恢复等问题;

二是钢铁行业在碳达峰政策下,2021年供给端预计将小幅收缩,在下游需求端支撑下,钢价可能稳中有增。在行业政策以及自发需求推动下,兼并重组将使行业集中度仍将提升,收益将主要流向头部钢企,个体钢厂信用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三是汽车行业在短期因素支撑下,汽车销量2021年预计将有所增加,同时结构性差异使得利润占比高的中高端车型占比提升,将会带来行业利润空间改善;

四是随着疫情的逐步改善,航空运输业收入在2021年将会呈现反弹,航司亏损大幅降低进而逐步扭亏,现金流的好转将使得资金压力下降,负债率企稳回落,行业信用水平整体好转。

圆桌论坛1:新形势下的债市信用风险展望

主持人:中证鹏元总裁 李勇

嘉宾:中泰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周岳

第一创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所长兼衍生产品部总经理 王皓宇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高级副总裁 黄河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研究组副总监 陈志新

嘉宾观点汇总:

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财政、货币政策较为宽松,发行级别下沉,发行成本明显下降。随着境内疫情得到控制,下半年货币政策逐步回归稳健,流动性边际收紧,债券发行分化逐渐加大,发行利率已经结束上年下行趋势,特别是受华晨、永煤事件影响,市场利率中枢明显走高。预计2021年信用债发行利率将进一步分化,对于低级别主体,再融资难度将明显提升。

随着高级别国有企业出现违约,对市场带来明显冲击。国企信仰已开始动摇,尤其是预期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政府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对区域企业的支持能力的不确定性增加。国企刚兑的情况在加速破解,这是政策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从投资者到发行人以及其他参与机构,都需要重新评估企业风险。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短期可能会有所降低,进一步加强融资分化。城投公司的风险依旧以尾部城投为主,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主要是降低政府隐性杠杆,将会对城投公司再融资造成一定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城投风险。

2020年,市场中年出现了包括华晨、永煤、沈公用等“灰天鹅”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带来损失。但风险的出清仍然在继续,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依旧存在资金压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建筑装饰、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汽车需要关注集中到期压力和再融资能力,而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融资受风险事件影响较大,虽然行业价格出现上升,但仍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对于今年这些行业中收入盈利没有好转、现金流紧张、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企业需要警惕其信用风险暴露。

面对市场洗牌,评级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将重点考察企业自身的信用特征。对于,山西、河北等省份政府站台的现象,可以看作是特殊情况下的短期行为。长期看,打破刚兑是市场趋势,违约债券的处置、投资者保护制度以及风险债券的交易机制均在加速推进中。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随着注册制的落地、风险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在制度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各方的行为需在制度约束下进行。违约,将是风险释放的重要方式,是一方的终点,也是另一方的起点。

专家齐聚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 分析信用市场发展新趋势,探讨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新思路

2021年3月30日,全国性综合信用服务机构-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信用或公司)在深圳成功举办“分析新趋势,探索新思路——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近800位来自券商、银行、保险、融担、基金、保理、信用科技领域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出席会议,就信用市场发展趋势展望,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达成诸多共识。

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现场

信用分化加剧和回归信用本源是信用市场的基本趋势

未来宏观经济和信用市场发展趋势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与会专家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进入存量经济分化时代,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但面临结构性动力和压力。2021年中国经济实际GDP增速中枢预计在8.5%左右,名义GDP增速中枢可达11%-11.5%,基本能实现“稳杠杆”目标。但产业分化、企业分化、区域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关注在传统行业龙头和新兴行业中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在人口流、资金流、信息流变化下,资产配置应与资源流动方向相匹配。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随着中国逐步走出疫情,经济站上潜在增速之上,国内政策取向可能进一步收敛,而信用环境将再度进入下行周期。

YY评级创始人姚煜则认为在“紧信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市场原有的刚兑红利、信任红利将被打破,风险出清加快,市场将进入信用收缩修复的调整期,信用分化加剧,高收益债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参与主体只有不断提升对风险的识别、监测及管理能力,回归信用本源,方能长久生存。

中证鹏元常务副总裁秦斯朝认为2021年上游、中游、下游行业利差差异会明显分化,其中煤炭信用水平将弱化,钢铁将短期向好,但内部分化加剧,汽车制造和航空运输信用水平将会好转。

安信资管投资总监张亚非和中证征信副总经理傅瑜强一致认为,随着债券违约逐渐增多,信用债投资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构建“数据+模型+系统”端到端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可实现信用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达到有效提高风控效率、降低风控成本、提升风控能力的目标。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表主题演讲

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是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融担行业作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颁布实施后,行业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不过与会专家认为,融担行业在业务发展模式、风控体系和手段,以及管理理念和机制依然较为传统,无法适应新经济、新金融、新监管的发展要求。

中证信用首席增信官郎巍等与会专家表示,增信融担机构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存量业务如何在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常态下进一步优化;二是增量业务如何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服务场景多元化。这些问题都对风险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数据和科技手段推动数字化转型。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韩家平表示,当前全球贸易已迎来“信用+数字”的时代,在数字时代的信用体系中,除了要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商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之外,还应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和信用服务行业,逐步落地商业信用电子化流转,实现多级穿透和拆转融,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专家探讨“增信业务创新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话题

中证信用首席数据官陈浩认为,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化,实现服务转型,而服务转型的本质是模式创新和增量破局的问题,一方面要创新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服务场景。陈浩指出对于增信融担机构而言,短期内数字化工作的目标就是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用数据和科技手段推动服务的系统化、线上化和自动化。

据介绍,中证信用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全国性综合信用服务机构,正着力推进强中台科技战略,打造“强数据”和“强风控”的核心能力。中台体系的打造实现了功能的高可复用,使得公司可以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将线下决策管理和线上自动化作业打通,并将共享的数据和科技能力模块化地嵌入到决策和操作流程中,形成以操作中台和数据中台为核心的科技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种科技化能力不但可以赋能自身业务,更能赋能行业,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谈到融担行业如何数字化转型时,陈浩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数字基础设施,二是建立数字资产的行业标准,三是形成机构间风控作业规范的共识。“以此三点为基础,建立一个融担行业信用资产流转的平台,让机构间形成常态化的业务分保、联保等合作机制,实现行业内业务模式的创新,促进行业合作,推动资产更加高效的流转;同时强化智能风控和科技运营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促进行业降低业务运营成本,真正让科技赋能信用,让信用创造价值。”

与会专家探讨“信用科技赋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话题

致力于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综合信用服务是中证信用的使命

中证信用自创立以来,通过科技和业务双赋能在科技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持续地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形成了平台化的科技服务能力。

中证信用总裁冯辞表示,“作为一家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信用科技综合服务商,中证信用将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综合信用服务作为一种使命,希望继续打造在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信用增进服务和信用资产交易管理服务方面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升级信用价值链商业模式,围绕各类信用资产提供综合性的信用及科技服务,与行业机构一起,携手推动信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证信用云荣获深圳市福田区金融科技“综合贡献奖”

在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组织和指导下,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福田区金融工作局承办的“湾区金融 潮起福田——2021年福田区金融答谢活动”于2021年2月1日在深圳举行,旨在感谢福田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对福田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中证信用旗下子公司中证信用云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信用云”)荣获金融科技“综合贡献奖”。

在过去几年高速成长过程中,中证信用云坚持以科技赋能信用,通过将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消费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开展消费金融资产的价值挖掘、打造消费金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服务战略,并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消费金融资产管理和数据风控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10月,中证信用云累计数据风控管理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

未来,中证信用云将不断锤炼自身的数据风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数字化、科技化建设,探索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与发展,为信用产业链的科技赋能体系建设和信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中国证券报 》| 牛冠兴: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牛冠兴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3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新证券法的颁布及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资本市场新的使命。为此,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生态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二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据为纽带,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赋予资本市场新的发展动能,促进业态创新、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监管效能。

数字化是助力资本市场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就开始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进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早期的柜台手工操作阶段,到以交易无纸化为重点的电子化阶段,再到以业务线上化为重点的互联网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营模式及操作方式已发生巨大转变,新一代的数字技术正在对获客、投资、交易、风控等全流程进行根本性变革,数字化正逐步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是数字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虽然不改变资本市场的金融本质和属性,但可以对资本市场的服务模式、投资决策、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市场监管进行全方位的科技赋能,驱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增强服务功能。一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场景限制,拓展业务渠道,扩大服务半径,拓宽市场边界;二是通过智能客服,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准确率,改善客户体验;三是有望降低资本市场的参与门槛和交易成本,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优化投资方案。投资机构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有机整合,构建自我迭代升级的智能研究体系,有效挖掘数据价值,从而优化交易时机和组合创建,并通过应用模型训练、因子选择、参数调优等算法,进一步优化投资规划、组合选择、量化交易的核心系统;另一方面利用机器学习系统产出的模型,可进行自动交易指令的下达执行,并承担交易监控、异常监测等职能,确保交易快捷安全。

赋能风险管理。长期以来,投资机构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信用风险模型,通过发行人历史财务数据等信息来判断其信用风险,存在数据缺失、模型不完善、系统不完备等问题,很难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实时监测。依靠数字技术,利用量化和科技手段,有助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全流程的监控和度量,使得风险防范更精准、更及时、更全面。同时依托多源、合规、智能化的数据能力,构建“数据+模型+系统”端到端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化管理、自动化运行、智能化分析经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提升监管效能。数字技术有助于监管机构实施智能监管,提升监管覆盖度和监管效率。一是可结合风险预测模型和NLP等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舆情数据进行动态风险分析,提供风险监测服务,提升监管时效性和前瞻性;二是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刻画资本市场中主体、产品、交易等核心要素间的深层次关联关系,提升监管的深度及有效性;三是通过规则和模型的建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监管针对性。完善看穿式监管的数据基础,提升事中监管的效率和风险预警能力。数字技术可以帮助资本市场搭建全时覆盖、高效运转的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与监管机构进行合作,实时通过量化的数据监管市场行为,做到精准监管。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要素,信息披露制度是注册制改革的灵魂,这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和发展前景。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和完善信息披露标准,使上市公司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是资本市场得以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必将重构信息披露机制,助推分类监管、精准监管、科技监管,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

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路径

我国资本市场数字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治理缺少体系化,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待提高,数据深度挖掘和价值应用有待提升,模型算法有待优化,技术标准有待统一,平台系统有待整合,这些问题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应着力加快数字化转型。

(一)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策略

一是数据化策略。数据是数字化的前提,而获取多元、真实、实时、海量的数据,则是实现精准数字化运营的必要条件。证券机构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推动前、中、后台数字化再造,实现业务过程和业务规则数据化,并对核心数据资产进行统一治理,不断创新运营和经营模式,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及运营效率。

二是平台化策略。平台化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全局配置,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系统隔离、数据隔离、技术复用性不高等问题。平台化模式以体验为核心,与服务客户和内部管理的理念相契合。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通过技术平台,统一技术架构,贯通系统数据,提升能力复用率。业务方面,面向个人客户、机构客户、企业客户打造业务平台,形成跨部门、共享化、组件化的金融敏捷能力中心;技术方面,建立统一的研发技术平台、基础设施云平台、运维监控自动化平台,以更好地支撑业务拓展。

三是网络化策略。连接不仅产生数据,更承载着用户行为和未来交互机会。连接客户、员工、合作方、产品、网点、设备等所有相关方,建立移动数字化渠道,以投资者、一线员工为核心,重塑线上服务形态,进行端到端数字化客户流程改造是未来证券公司发展的关键。运用多种可能的渠道与客户建立连接,向客户传递无缝衔接服务,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全渠道的客户连接。

四是智能化策略。稳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把握技术发展特点,统筹优化数据资源、算法模型、算力支持等人工智能核心资产,推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行决策分析,实现智能化服务与经营。短期内在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投顾等领域持续突破,力求以智能化方式向线上客户服务平台和一线客户经理赋能,从根本上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中长期在资产管理、授信融资、客户服务、精准营销、身份识别、风险防控等领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路径与方法,构建全流程智能服务模式,推动运营和服务体系向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是让业务和技术真正产生交互融合的过程,其实现路径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转换,将所有可得的数据记录转换成数字格式,并依靠字段等关系数据库,变成结构性描述;二是融合,打通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实现流动与共享,让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真正融合;三是重构,以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加快传统业态下的发行上市、交易结算、投资者保护、日常监管等环节的变革与重构。

在此提出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四条举措:

1.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运营体系

一要搭建共享的数据生态,提高业务执行效率,提质降本增效,实现业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整体客户服务能力;二要建立智能化运营体系,为业务和管理的融合提供高效支撑,实现端到端串接,有效促进风控合规、登记结算、财务审计、人力资源等中后台组织的高效运转;三要从顶层设计和全局视野角度,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从流程细节出发,基于流程对象、流程类型等环节,依据数字技术,全方位再造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和运营质量。

2.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提升风控能力

一是构建包括全面风险管理、集中监控、舆情分析预警等在内的多套成熟、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打破暗藏的风险信息孤岛;二是结合内外部大数据分析,创建数据精准、功能强大、展示直观的智能风控系统体系,重塑、优化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工具;三是以创新理论研究引领金融科技项目的落地实施,夯实智能风控上层应用与底层风险数据集市建设,加快推动全面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3.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增强机构核心能力

一是提升将海量数据转化为高质量数据资产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支撑;二是提升数据资产质量,为自营、机构、财富管理等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业务拓展、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服务优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4.建立数字监管框架与政策,实现智慧监管、精准监管

数字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科技赋能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譬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数据应用等方面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是研究制定数字资本市场的监管原则、理论框架和政策工具,形成数字资本市场的监管指标体系;二是加快监管科技发展,增强数据治理和分析能力,实现监管数据实时采集、风险智能化分析;三是强化资本市场数据治理,完善新领域的风险监测,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数字化、程序化,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模式,提升专业性和穿透性。

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全球经济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革。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是激活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中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科技化浪潮中,我们要拥抱监管、拥抱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科技进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证信用再度荣登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榜单

2021年1月18日,毕马威正式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榜单。该榜单评选围绕科技与数据、创新与变革、金融服务普及、资本市场认可度、行业发展前瞻度五大核心维度对企业进行量化评估。中证信用因在模式创新、数字化信用服务输出、赋能实体经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再度荣登2020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榜单。同期上榜的还有京东数科、微众银行、金融壹账通等企业。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日渐成熟,信息科技与金融领域日益深度融合,促进了金融科技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引领者,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公司。

作为一家全国性的综合信用服务机构,中证信用致力于通过科技驱动打造服务于信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设施,以信用增进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和专业化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增进、信用资产交易管理在内的全信用价值链服务。围绕金融交易各方的信用服务需求,在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的同时,帮助机构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信用科技综合服务云平台(简称“信用云”,CSCI Cloud)是集团信用科技能力的载体,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核心技术,为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提供数字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和专业化产品。平台服务覆盖规模以上企业投融资、消费金融投融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和合规监管支持等四大场景,通过科技赋能信用,让信用创造更大价值。

从成立至今,中证信用在科技及研发方面累计投入占营收比约10%,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拥有软件著作权102项、专利3项、正在审查阶段的专利9项,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提取、自然语义分析和风险评估方法等领域,持续将各类新技术应用在信用服务领域,助力提升业务开展效率。截至目前,中证信用及下属参控股公司已为工商企业、新经济体、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等约8000家机构用户分别提供专业化信用评级、定制化信用风险解决方案,以及信用科技驱动的资产服务。科技及信评类人员占集团员工总数的比例已超过60%。

捐助汕尾市前海综合市场项目建设,中证信用产业扶贫再结硕果

由前海主要筹资、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信用”)等爱心捐赠企业参与捐助的产业扶贫项目——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前海综合市场项目于2020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深圳对口支援汕尾指挥部副总指挥耿凯、汕尾华侨管理区区委副书记林永长及爱心捐赠企业代表共同出席本次开工仪式。

仪式上,林永长副书记致辞,前海各爱心企业向侨区交接了捐款支票。仪式结束后,在前海管理局机关党支部代表的带领下,中证信用及其他爱心捐赠企业代表“一带一”分别进入贫困家庭进行了慰问,送去了关怀与问候。

据悉,前海综合市场项目是侨区重点民生项目,着力解决对口帮扶地区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建立贫困户、贫困村长效稳定脱贫机制。项目位于侨区中心位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约600个,辐射周边南塘、甲子等多个乡镇100万人口,并带动周边仓储、物流、配送等业态的集聚。项目的租金等营业收益将全部用于向华侨管理区贫困户现金分红。经测算,本项目投入运营后,第八社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2万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参与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前海综合市场项目建设是中证信用实施产业扶贫计划的又一硕果。作为一家全国性的综合信用服务机构,中证信用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号召,秉承“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不仅结合公司业务进行产业扶贫、支持绿色金融,为公共医疗、三农、制造业、电力以及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服务实体经济,还聚焦教育扶贫、环保公益、公益捐助等。2020年,中证信用相关公益捐款已达260余万元。

 

中证鹏元 | 新格局、新阶段下的中国信用观察——中证鹏元2021年信用风险年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0年12月9日,由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鹏元”)主办的2021年信用风险年会(北京场)“新格局、新阶段下的中国信用观察”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隆重举行。中证鹏元董事长张剑文、总裁李勇以及来自高校、企业、银行、券商、基金、律所和澳交所等嘉宾出席会议并为现场500余位来宾就中国信用展望进行分享和讨论。

会议全景图

中证鹏元总裁 李勇

中证鹏元总裁李勇在致辞中表示: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个转折之年,充满了不确定性,第二波疫情正在欧美肆虐,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仍在上演;全球在不断推高杠杆、货币宽松,全面经济恢复还很漫长。与此同时,中国实现了对疫情的有效防控,率先从疫情中走出,经济开始复苏。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明确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中国就此步入后疫情和经济增长的新阶段。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也有一些新变化。今年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都有很高的增长。在信用风险方面与往年也有很大的不同,主体违约率较去年同期还是有所下降,但高级别违约主体明显增加。展望明年,违约仍将继续,但会发生分化,信用风险正在经历暴露、化解和出清的过程。信用评级机构需要及时调整评级方法和模型,评级理念应该更多的放到报表和发行人自身素质上来。

鹏元国际首席评级官 陈科

鹏元国际首席评级官陈科博士在香港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为现场嘉宾作《中国经济增长及主权信用展望》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加快推进新基建和开放金融部门等举措将有助于推动经济长期发展,但仍在平衡“支持经济增长”与“加重财政负担及金融风险”之间面临重大挑战。

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助理评级总监 宋歌

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助理评级总监宋歌在题为《严监管和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变革及信用展望》的演讲中表示:2020年商业银行行业整体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资产质量略有恶化,流动性保持稳健,资本维持较充足水平,行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稳定,但与此同时行业内不同个体信用资质水平进一步分化,个别银行面临较严峻的信用挑战,其转型变革也更为迫在眉睫。

中证鹏元城投评级副总监 毕柳

中证鹏元城投评级副总监毕柳在题为《新格局下的城投信用分化及行业信用展望》的演讲中指出:2020年,城投融资环渠道畅通,且地方债发行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区域城投资金压力;展望2021年,货币政策将呈边际收紧之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将逐步回归到与经济相匹配的水平,宽信用转向稳信用。

中证鹏元房地产企业评级副总监 林心平

中证鹏元房地产企业评级副总监林心平在题为《疫情及降杠杆压力下房地产行业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中表示:2020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经历了由松到紧的转变。年初在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持续宽松、房地产调控端亦有所放松;下半年以来,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后经济逐步恢复,部分热点城市出现了楼价和地价涨幅过大的现象,同时“国内大循环”的构建亟需减缓房地产对居民消费的挤压,地方层面热点城市调控持续收紧。预计2021年政策端以稳为主,中央层面仍然会保持很强的调控动力,地方层面调控持续收紧的空间不大。

中证鹏元工商企业评级副总监 张伟亚

中证鹏元工商企业评级副总监张伟亚在题为《行业信用风险分化下的风险与机遇》的演讲中从工商企业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以及下游消费角度,挑选了煤炭、钢铁、汽车和航空业四个代表性行业,系统性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信用演绎的差异化。

中证鹏元资深研究员 史晓姗

中证鹏元资深研究员史晓姗在题为《疫情冲击下的债券违约与处置新特征》的演讲中指出:2014年以来的违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14年前后的周期性行业下行,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以及2020年来的疫情。不同外部事件,对企业的收入和融资情况造成不同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风险的暴露,投资者的策略也在转变,从产能过剩行业转到非产能过剩行业,从民营企业转到国有企业,从低级别企业到高级别企业。而投资者的策略,又会影响债券发行人的融资,导致债券市场的“马太效应”。随着行业、区域黑名单的出现,投资者的风险无形中被聚集在小范围的投资品种,最后导致违约时的负面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融资环境,形成负向闭环。

鹏元国际企业评级董事 郭莹

鹏元国际企业评级董事郭莹在香港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为现场嘉宾作《疫情影响下地产中资美元债的表现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受疫情和宏观环境的影响,2020年,中资美元债企业债的发行量整体下滑。主要原因:一是境内债券的发行通常和境外债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境内发债火热就吸收和消化掉一些中资美元债的融资需求。2020年境内流动性相对充裕,发行成本低,地产行业2020年前十个月在境内债券的发行量是5,300亿人民币,同比上升18%。二是疫情和海外流动性。地产中资美元债在年初发行量维持在高位,之后进入二三月份,先后受疫情和海外流动性影响发行量大幅下滑,在5月之后开始回暖。但受上半年的影响。前十个月累计下来境外地产债券发行量还是同比下跌。

此次信用风险年会是中证鹏元践行以投资者服务为核心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会议围绕新格局、新阶段下的中国信用观察为主题,邀请了众多知名学者、专家及业内人士参加,为投资者全方位呈现了中国信用风险的展望。

中证信用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2020年11月30日,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信用”)顺利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国家标准审核认证,并收到由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是中证信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公司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的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该规范旨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从而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全国性综合信用服务机构,中证信用一直重视知识产权的积累、保护和转化,知识产权也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托,为此公司确立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并明确了知识产权中长期发展战略。经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组织构建、体系文件建立和发布、全员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认证机构文件评审和现场审核等相关工作,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实现与公司研发、销售、采购、财务、人力等环节的有效融合贯彻,全面提高了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中证信用基于信用云(CSCI Cloud)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增进、信用资产交易管理在内的全信用价值链服务,围绕金融交易各方的信用服务需求,在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的同时,帮助机构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本次认证的完成,标志着中证信用拥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来为科技创新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良性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证信用走进河源市岭西村,以党建促扶贫

2020年11月17日,在深圳市莲花街道党工委书记钟义应、副书记唐芳的组织带领下,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信用”)走进了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岭西村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行动,为岭西村的孩子们送来了书籍、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并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希望能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学有所成,回馈社会。

捐赠仪式现场

赠送锦旗

据介绍,岭西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西部,距离县城27公里。全村总人口2559人,贫困人口176人,其中一般贫户36户148人、低保贫困户8户18人、五保贫困户10户10人。

在岭西村党群服务中心,莲花街道党工委及中证信用一行,与彭寨镇副镇长、岭西村村委主任以及驻村党建指导员等开展了座谈会,了解了岭西村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并探讨下一步工作计划。

座谈会

扶贫工作要深扎一线。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座谈会后,在莲花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中证信用党支部书记、首席战略官张剑文一行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慰问。在李娥(化名)家,张书记详细了解了她的生活现状并送上慰问金。临行前,张书记还不断鼓励她要坚定信心,相信在莲花街道党工委及岭西村村委的共同带领下,一定会尽早摆脱贫困。

慰问贫困户代表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此次活动是中证信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又一次具体实践。作为一家全国性的综合信用服务机构,中证信用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号召,秉承“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不仅结合公司业务进行产业扶贫、支持绿色金融,为公共医疗、三农、制造业、电力以及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服务实体经济,还聚焦教育扶贫、环保公益、公益捐助等。截至目前,公司针对疫情的捐款已达2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