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风险与机遇–中证鹏元2022年信用风险年会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2日,由中证信用子公司中证鹏元主办,中证征信、寰擎信息(DM)支持,变革中的风险与机遇-中证鹏元2022年信用风险年会在中证鹏元公众号、云极、新浪财经、东方财富、万得及智通财经等平台成功举办,全平台累计共吸引在线参会人数达4万余人。中证鹏元董事长张剑文、中财-中证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所长马海涛、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博时基金资深信用专家、鹏元国际首席评级官陈科以及公司9名资深信用专家、研究员与来自市场各方的参与者就中国信用展望进行分享。

图1 会议主题

同时,此次会议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中证鹏元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定点帮扶村招元村进行合作,创新金融帮扶方式,利用会议直播、宣传的举措,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为招元村实现助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图2 招元村消费帮扶

中证鹏元董事长张剑文在致辞中表示:

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等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是债券发行量虽稳中有增,但受到城投债监管和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净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二是房地产行业调控不断加码,导致很多房企,甚至一些头部企业,陷入了债务危机,引发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的担忧;三是高级别违约主体持续增加;四是违约主体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展望2022年,流动性风险依然需要关注,尤其是低级别企业,钢铁行业、煤炭、新能源等行业信用风险也会呈现新的特征。

2021年也是评级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一年,在强监管严监管的推动下,行业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一是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聚焦评级行业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针对评级行业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评级方法体系建设、完善评级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优化评级生态、严格对评级机构监督管理等五大举措。二是取消强制评级,将评级需求由监管驱动转为市场驱动。这一关键性变革将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多元化水平,促进评级机构在市场机制和监管要求的双重督促下,不断提升内控合规水平,提高评级质量,优化评级分布,并最终提高评级行业的整体公信力。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格局,中证鹏元将继续坚持“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技化”的发展战略,坚守“技术领先,服务全球,让评级彰显价值”的发展理念,苦练内功,提升质量,强化服务:一是强化合规建设,增强合规意识,拥抱监管,敬畏规则,严格依法依规展业;二是加强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进评级技术体系的升级,积极将国内实际情况与国际成熟评级技术、评级理念进行融合,提升评级质量和区分度,增强评级的预警能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丰富评级基础数据,提高评级作业效率,增强评级的准确性和风险预警能力。四是强化投资者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加强投资者交流与服务。我们希望通过扎实务实的工作,强化评级质量,坚守底线思维,切实履行职责,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以及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3 中证鹏元董事长张剑文

中证鹏元城投评级部总经理毕柳在题为《政策收紧下的城投“信仰”与风险演变》的演讲中表示:城投债务增量惯性巨大,叠加政策的收紧,要警惕弱区域、弱资质主体因政策调整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同时,要关注地方国企违约风险波及、非标违约区域性蔓延以及地产调控政策带来的传导性风险。

中证鹏元能源评级部总经理胡长森在题为《超预期政策干预下煤炭行业信用风险演变》的演讲中表示:双碳政策短期内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有限,后市增产保供政策将延续,冷冬之下煤炭需求旺盛,至明年上半年仍将呈现供给偏紧的格局,煤炭价格将在高位波动,行业盈利状况仍然较为可观,但是债务负担仍然较重。

中证鹏元结构融资评级总监李琳在题为《2021年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事件风险点分析与后世展望》的演讲中表示:虽然受地产行业风险暴露影响,2021年ABS下调级别数量超过2015-2020年六年合计总数,但ABS与信用债相比仍是一个更加安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后续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本质和基本原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中证鹏元房地产评级部总经理林心平在题为《变局之下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演变》的演讲中表示:2021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主体信用风险暴露,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短期内随着市场及监管层面对房地产市场下行以及房企风险事件关注度的增加,政策层面释放出一定积极信号,预计房地产金融监管力度将会适度缓和,房企端及刚需群体的信贷投放有望出现边际改善。但未来“大水漫灌”式的放松难以再现,中央层面“房住不炒”的总基调将继续延续,此外,以房地产税制及租赁住房供给改革为代表的长效调控措施或将提速,以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调控目标。但短期内房企面临的融资环境偏紧及销售端趋弱的双重压力难以缓解,未来行业仍将面临一段信用风险释放期,而债务集中到期压力大、去化速度慢、现金归集能力弱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长期来看,在监管引导下,房地产行业整体负债经营水平的降低有助于实现行业泡沫的有序出清。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坚持高周转经营策略、杠杆结构稳健的大中型房企将拥有更加集中的资源优势,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未来竞争环境好转有望带动行业整体信用风险边际改善。

鹏元国际首席评级官陈科博士在题为《国际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上的应用和前景》的演讲中表示:国际评级是在全球范围内,对债务发行人或债务工具的相对信用质量进行排序,评级结果在全球范围内是具备可比性的。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人开始通过债券通等渠道参与到境内债券市场。对于相对陌生的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投资人也更倚重于自己较为熟悉国际信用评级。同时也满足境外投资人的内部投资指引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在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的长远目标时。国际评级将有助于吸引境外投资人,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

中证鹏元工商企业评级董事汪永乐在题为《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力信用展望》的演讲中表示:“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新能源电力发展空间持续扩大。近年行业企业持续加大资本开支和扩产,具有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企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但同时需关注扩产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资本开支增加债务压力。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史晓姗在题为《2021年债券市场违约、处置及展望》的演讲中表示:2021年是注册制落地后的第一年,新阶段伊始,随疫情逐渐稳定,制度边际收紧,风险继续释放。作为疫情恢复后的第一年,企业短期债务增加,经济和行业逐步恢复,部分企业在积极自救。但随着风险管理政策逐步落地,境内外融资风险传递性加强,部分企业再融资规模不达预期,依然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尤其是低级别企业和对离岸债券依赖度较高的地产企业。此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加快了投机企业风险的暴露,包括公司治理、内控机制不完善引发的融资风险,僵尸类空壳企业的清退风险等。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制度落地和市场维持谨慎,将继续推升企业流动性风险。政策边际放松概率加大,但不会大水漫灌,去杠杆和强化制度约束依然是主流趋势。“高杠杆高周转”企业面临调整,“高杠杆慢回款”企业风险继续释放,差异化处置的现象将越来越多,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将近一步加强。

中证鹏元工商企业评级董事游云星在题为《地产风险暴露下土地财政和城投隐忧》的演讲中表示:当前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最大变量在于政策,虽然近期政策出现边际缓和,但更多还是政策纠偏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房企将长期改变拿地策略,对不同能级城市和区域土地偏好分化加大,进而对土地财政产生负面影响。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债务偿付的重要补充,收入承压将对地方政府债务造成较大压力。基于城投在土地财政中的作用和业务模式,将面临地方政府救助能力趋弱、经营模式受阻以及再融资压力上升等三方面的冲击。自上而下来看,通过财政不平衡率和土地出让收入贡献率两个维度衡量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西南和中部区域>西北和东北区域>东部沿海区域,若进一步考虑未来一年各区域的债务偿付压力,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吉林省、云南省、甘肃省和江西省受土地财政负面冲击最大。由于层级越低的政府负担越重,还应重视尾部区域和城投风险,建议关注三个维度:债务率和债务集中度、土地出让收入贡献度和区域土地出让收入变化、城投再融资变化情况。

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部副总经理宋歌在题为《新经济格局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展望》的演讲中表示: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银行整体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盈利能力同比略有反弹,资产质量有一定程度改善,资本维持较充足水平,行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稳定,但中长期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的转换,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产品结构、风控模式等方面适应和应对的难度,2021年内商业银行行业个体的信用表现分化加大,未来部分信贷、投资面临较大风险以及内部管理存在较明显欠缺的银行个体信用仍面临压力。

中证鹏元钢铁有色评级部总经理袁媛在题为《周期退潮,钢铁行业信用如何发展》的演讲中表示:钢铁行业供需两弱,竞争格局持续优化,成本中枢下沉,钢企仍有盈利空间。自由现金流上行、融资边际好转缓解了钢企流动性压力,但需持续关注环保技改、产能置换及电炉炼钢项目投资等资本开支需求。企业方面,持续盈利普遍降低了行业内钢铁企业债务压力,但仍有部分钢企在负重前行。具有规模优势、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靠近消费地和港口的钢厂具有竞争优势,而位于大气污染防治区域或能耗消耗强度较高、债务负担重的钢厂面临更大的生产、经营压力。

信用风险年会是中证鹏元一年一度践行以投资者服务为核心战略的重要举措。站在变革的交汇处,中证鹏元将强化使命担当,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向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评级服务,为推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中证鹏元再获“中心区最具影响力品牌”殊荣,董事长张剑文荣获“优秀企业家”称号

2021年11月3日,由福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福田区人才工作局指导,深圳市福田区企业联合会、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心区最具影响力品牌”、“优秀企业家”颁奖活动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福田区政协、福田区人民政府以及福田区工信局等相关领导与企业家共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中证信用旗下子公司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鹏元”或“公司”)凭借卓越的品牌建树和良好的行业口碑再获“中心区最具影响力品牌”殊荣,公司董事长张剑文荣获“优秀企业家”称号。

图:中心区最具影响力品牌颁奖现场,常务副总裁秦斯朝右起第3

图:优秀企业家颁奖现场,董事长张剑文右起第5

此次获奖,是对公司秉持的战略方向和取得的发展成就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公司坚持“规范化、专业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战略导向,锐意改革,强化合规运营和品牌管理,着力提升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取得良性的发展,行业地位和市场品牌大幅提升,这得益于股东的支持以及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中证鹏元作为国内首批成立且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已构建了完善的评级基础数据体系和评级技术研究及质量管控体系,近三年,公司违约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公司所评债券发行利差检验良好,各级别利差具有明显的区分度,没有发生利差与级别倒挂现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积极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25,200余家(次)主体和债券信用评级,为全国500余家企业开展公司治理评级,经评级的债券和结构化产品融资总额约2万亿元。此外,中证鹏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以投资者服务为核心并持续以多年在信用评级领域积累的经验服务于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在新冠疫情期间,中证鹏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捐款连同员工所筹善款共同捐赠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2月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召开信用风险年会,为市场各方提供专业的服务,得到投资者、媒体等市场各方高度关注,到场参会人数过千名。新华社、中国证券报及证券日报等20家主流媒体对会议进行关注报道。中证鹏元更多次参与省、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的公益活动,多次荣获“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深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以及福田区“先进集体”、“先进企业”和“纳税百佳民营企业”等荣誉,2021年更荣获“深圳品牌百强企业”称号。

图:中心区最具影响力品牌和优秀企业家奖牌

未来,中证鹏元将用心续写“技术领先,服务全球,让评级彰显价值”的新篇章,坚持以品牌打造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借助政策及区位优势,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证科技DMI首次亮相香港金融科技周

11月5日,为期三天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圆满落幕。中证信用旗下控股子公司中证科技旗下产品Dealing Matrix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DMI)首次亮相香港金融科技周线下展会,为参展观众带来了科技感十足的数据产品体验,受到展会参展观众热捧。

 

本次香港金融科技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与投资推广署联合主办,邀请政府官员、商界领袖等展开线下主论坛,同时展会云集各类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机构参展商,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科技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发展。

在本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中证科技代表母公司中证信用,携手旗下拳头产品DMI受邀参展。DMI作为中证科技旗下研发的中资美元债券信息服务平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级定价、二级报价、资讯舆情等特色数据,目前已经成为境外投资者了解中资美元债的重要资讯平台之一

参展现场,DMI工作人员与参展人员交流热烈,进行了多场一对一交流,向客户展示DMI电脑终端,介绍DMI在中资美元债上的重点产品功能,就客户关心的中资美元债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

本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中证科技参展的主题为“构建中国境内外债券市场联动的桥梁”。中证科技董事总经理李文博表示,境外债券市场越来越受到境内市场的关注,尤其是“南向通”的开设为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债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受全球经济市场环境影响,境外投资者也开始更加关注境内的债券市场,包括债券价格、舆情等信息,但目前境内境外市场缺少数据的整合,影响投资者做全面的投资判断。

针对境内境外市场间数据分散的问题,李文博表示,中证科技的数据终端产品DMI正加速建设一站式数据平台来帮助客户进行价格发现、信用分析,同时DMI也建立了完整的行业数据库,包括城投、地产等数据,帮助投资者进行深入的行业研究。

目前,DMI已经与境外近40家机构达成数据订阅合作,并为机构提供专属的特色数据服务。作为DMI的深度使用客户,招商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总经理周耿在金融科技周专访中表示,“DMI对我们投资业务的帮助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它简化了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经常使用的美元债一级功能,提供给我们实时的一级资讯以及丰富的发行历史数据。我的团队也发现DMI在城投上的信用分析十分有用,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期待DMI未来推出更多新的工具,帮助完善市场的基础设施。”

金融科技周参展告一段落,未来,DMI将持续深耕中资美元债领域,为市场从业者提供更多高价值服务,促进行业共进共荣。

关于中证科技

中证信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身于固定收益市场的科技公司,专注于为海外客户提供中国债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及资讯服务。针对人民币资产在海外市场由于信息不透明而面临的市场认可度低、流动性短缺等问题,公司致力于通过信用科技来解决境内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DMI(Dealing Matrix International),是中证科技研发的债券信息服务平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关于中资离岸债券市场综合信息,包含一级市场新发、二级市场行情、独家舆情、城投、地产等多个深度版块,为市场参与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中证鹏元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2021年评价中荣获佳绩

2021年8月24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信用评级机构评价结果》,中证信用子公司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鹏元”)继国家发改委评价后,再获佳绩,以77.76分荣获综合素质第二名,以71.12分的最终得分在所有参评机构中排名第四。

图1:综合素质得分

图2:最终得分

未来,中证鹏元将坚持以投资者服务为核心,通过采取持续有效的措施,全面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持续加强公司治理和内控合规管理建设,筑牢风险底线;另一方面加大分析师队伍、风险跟踪、科技系统的建设投入,提升风险识别和监测能力,并积极开展评级技术研究与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进一步提升评级质量和区分度。

 

中证鹏元荣获2020年度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第二名

2021年8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公布2020年度企业债券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结果的通知》,中证信用子公司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鹏元”)以88.17的高分荣获第二名。

图:2020年度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与中证鹏元近年来锐意改革发展,坚持“规范化、专业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战略导向密不可分。中证鹏元作为国内首批成立且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已构建了完善的评级基础数据体系和评级技术研究及质量管控体系,近三年,中证鹏元违约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所评债券发行利差检验良好,各级别利差具有明显的区分度,没有发生利差与级别倒挂现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中证鹏元积极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25,200余家(次)主体和债券信用评级,为全国500余家企业开展公司治理评级,经评级的债券和结构化产品融资总额约2万亿元。此外,中证鹏元始终坚持以投资者服务为核心,继2020年末分别在北京、上海召开信用风险年会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线下服务后,于2021年4月为投资者搭建线上调研交流平台,多渠道、多形式为投资者服务,得到市场各方的充分认可。

未来,中证鹏元将坚守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初心,筑牢合规风险底线,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的评级体系,持续推动科技赋能,强化投资者服务与交流,加快国际化进程,致力于成为业内最具公信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化评级机构,为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证鹏元董事长张剑文:评级行业生态将进一步优化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张勤峰

为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近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证鹏元董事长张剑文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作为纲领性文件,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改革思路和指导意见,将对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提升、竞争环境重塑、合规管理强化等方方面面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展望未来,评级行业将真正步入新发展阶段,本着不断加强的市场约束去追求声誉资本和生存空间的平衡,并最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评级质量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通知》将提升评级质量和区分度相关要求置于首要部分?

张剑文:长期以来,评级行业受市场诟病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评级质量低,无法充分、及时地提示发行人主体及相关债项的风险,具体表现为评级虚高、评级区分度差、评级预警不足等。近年来,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发生,评级质量问题已成为评级行业重塑公信力的最大障碍。

《通知》围绕提高评级质量提出一系列细化的监管要求。例如,评级机构应长期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除特殊情况外,一次性调整信用评级超过三个子级(含)的,应立即启动全面回溯检验;应主要基于受评主体个体的信用状况开展信用评级,等等。

可以预见,在这一系列监管要求的指导和推动之下,评级机构将重新审视自身短板,坚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为提升评级质量扫清内在不利因素,为评级行业健康发展作出关键性的改变。

 优化行业生态

中国证券报:《通知》提出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公平竞争,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对此如何理解?

张剑文:良性竞争能够带动评级机构聚焦评级质量,优化评级技术,持续积累声誉资本,恶性竞争则会导致评级机构忽略评级质量,追求短期利益,快速损耗声誉资本。

《通知》围绕促进良性竞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和方法。尽管有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并非最新提出,但《通知》重申这些内容显示了未来监管部门引导评级行业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制度之手,强化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化约束,将评级需求的主导权归还市场,进而推动评级行业在没有了牌照红利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良性竞争,并最终赢得市场。

预计下一阶段,监管部门将出台相关细则,提高市场化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运用,破解多评级制度实施过程中企业配合度低、信息获取难度大的难题,稳步有序降低各项监管政策对外部评级的依赖,进一步优化评级生态环境,促进良性竞争,为评级行业取得长远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健康发展可期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近年来评级行业监管环境日趋严格?作为评级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

张剑文:合规是评级机构得以行稳致远的根本。评级行业要取得长远发展,离不开有效、有力的合规监管。事实上,《通知》是对近年来监管部门推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系列举措的延续和统一,一系列监管举措为评级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筑牢制度基石。

未来,随着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日常监管的加强,评级机构有望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合规流程,提升评级独立性,降低利益冲突造成的评级结果失真。同时,预计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评级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通过联合检查、统一执法对相关评级机构实施严厉的处罚措施。

毋庸置疑,评级行业已进入强监管时代,评级机构作业将更加规范,评级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指日可待。

面对新的监管环境和发展形势,中证鹏元将严格按照《通知》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恪守“以人为本、以诚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技化”的发展战略,坚守评级机构的道德底线,强化合规意识,坚守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初心,提升评级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投资者交流与服务,积极布局国际化、科技化,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成为业内具公信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化评级机构。

中证信用首席数据官陈浩应邀出席中国担保高峰论坛

由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主办的“2021年中国担保高峰论坛”日前在山西太原举行。中证信用首席数据官陈浩受邀参会并作了题为《融担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思考》的主题演讲,分享了融担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探索和思考,擘画了担保未来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切入点。

中证信用首席数据官陈浩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高峰论坛以“建党百年话担保,‘十四五’开局谋新篇”为主题,旨在通过全国融资担保行业互动交流,深入研讨新时代、新征程,担保行业如何更好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把准行业定位、发挥更大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陈浩在演讲中指出:面对外部数字经济的变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融担公司参与数字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融担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数字化,实现服务转型与升级,而服务转型的本质是模式创新和增量破局的问题,一方面要创新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服务场景。对于融担机构而言,短期内数字化工作的目标就是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用数据和科技手段推动服务的系统化、线上化和自动化。

中证信用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全国性综合信用服务机构,正着力推进强中台科技战略,打造“强数据”和“强风控”的核心能力。中台体系的打造实现了功能的高可复用,使得公司可以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将线下决策管理和线上自动化作业打通,并将共享的数据和科技能力模块化地嵌入到决策和操作流程中,形成以操作中台和数据中台为核心的科技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种科技化能力不但可以赋能自身业务,更能赋能行业,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谈到融担行业如何数字化转型时,陈浩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数字基础设施,二是建立数字资产的行业标准,三是形成机构间风控作业规范的共识。

“以此三点为基础,建立一个融担行业信用资产流转的平台,让机构间形成常态化的业务分保、联保等合作机制,实现行业内业务模式的创新,促进行业合作,推动资产更加高效的流转;同时强化智能风控和科技运营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促进行业降低业务运营成本,真正让科技赋能信用,让信用创造价值。”

中证信用荣获“深圳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了表彰企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深圳市总工会共评选了33个“深圳市工人先锋号”,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信用”)有幸获此殊荣。“工人先锋号”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下发的“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的荣誉称号。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证信用建立了完善的工会组织,在上级工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公司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关爱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中证信用还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秉承“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6年来,公司累计缴纳税款8.62亿元,并聚焦产业扶贫,为公共医疗、三农、制造业、电力以及电子消费品行业的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累计融资服务规模近116亿元。

公司还形成了以“中证XIN公益”为统领的系列公益品牌,聚焦公益捐助、教育扶贫、环保公益等。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组织实施捐款捐物,支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中证信用集团及员工累计捐款260多万元。
未来,公司将继续做好“双建设”、“双维护”,继续发挥先锋优势,树立基层工会组织典范,为深圳市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证信用荣获“2021人力资源管理杰出奖”

2021年4月16日,由前程无忧主办的“2021人力资源管理杰出奖获奖企业峰会暨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中证信用凭借在雇主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从众多参选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21人力资源管理杰出奖”。同期上榜的还有微软中国、字节跳动、富士康、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人力资源评选活动之一, 2021“人力资源管理杰出奖”的主题为新竞争、新管理、新未来。主办方从数万家活跃企业中筛选出6000家企业发出参选邀请,通过调研获取企业在战略调整、人才吸引、发展、激励、保留、关怀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最终遴选出代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最佳实践。

颁奖典礼现场

作为一家全国性的综合信用服务机构,中证信用成立于2015年,实收资本人民币45.86亿元,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公司总部位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场,旗下拥有8家一级控股子公司,并在北京设有1家分公司。截至2020年12月,中证信用及下属公司员工数量近900人,科技及信评类人员占集团员工总数的比例已超过60%。

中证信用致力于通过科技驱动打造服务于信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设施,以信用增进服务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和专业化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增进、信用资产交易管理在内的全信用价值链服务。围绕金融交易各方的信用服务需求,在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的同时,帮助机构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截至目前,中证信用及下属参控股公司已为工商企业、新经济体、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等约8000家机构用户分别提供专业化信用评级、定制化信用风险解决方案,以及信用科技驱动的资产服务。

中证信用荣获“2021人力资源管理杰出奖”

此次获奖,与中证信用在雇主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发展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创新密不可分。公司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发展体系,通过新员工培训、“证能量·加油站”系列培训,以及“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人才发展体系等,为不同类型、不同职业阶段的员工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形成人才核心力量,创造组织优势,激发组织活力。同时,中证信用构建了“简单·透明·协同·高效”的组织氛围,为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着力建立“共创·共担·共享”的企业文化,在中证信用平台实现精彩的职场人生。

未来,中证信用将继续践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关注员工成长与发展,为更多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也为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和经验。

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系列报道(三):增信行业发展与科技化转型

编者按:中证信用主办的“分析新趋势,探索新思路——中证信用2021信用服务年会”成功在深圳举办,近800位来自券商、银行、保险、融担、基金、保理、信用科技领域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会,共同就信用市场发展趋势展望、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现将各位专家核心观点进行整理,与大家分享。本期分享议题是《增信行业发展与科技化转型》。

(演讲人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及会议主办方无关,仅供参考。)

一、增信行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演讲人:中证信用首席增信官  郎巍

核心观点:

从增信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作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增信行业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截至目前,各类增信融担机构增信债券规模已增至7,202亿元,较2011年增长近15倍,发展迅速。

从增信行业发展痛点来看:第一,科技化、数字化研发能力匮乏,风控手段单一,运营效率偏低,尚未形成智能化的平台系统;第二,面对各类直接融资市场的蓬勃发展,受制于监管对担保集中度的限制,以及自身风险分散化的要求,各家增信机构难以较好地满足不同市场发债主体不断增长的增信需要;第三,同业兄弟机构之间沟通交流不足,在信息共享、业务互通以及风险处置等方面缺少合作,尚未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从增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来看:一是增信行业应重视科技化发展,通过数字化风控手段、科技化运营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及“三农”客群;二是增信行业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搭建新型业务平台,形成“资产可批量、模式可复制、场景多元化、审批线上化”的业务模式及业务平台,突破发展障碍;三是要加强兄弟公司间的沟通与协作,利用各自资源优势联合开展业务,形成信息互通、业务共享、风险分散的开放共赢合作格局,解决行业痛点,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增信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小微领域增信与再担业务模式的创新

演讲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业务部副总经理 李燕来

核心观点: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业务模式上:先简后繁,先开展再担保,后择优开展股权投资合作,分步推进;在主体选择上:分类分档,逐步扩展;在风险分担上:建立机制,奖优罚劣,正向引导;在配套措施上:政策扶持,银担合作,多方共赢。

在主要问题及挑战方面:一是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低;二是政府性融资机构数量多、小而散,部分基层机构机制不活、动力不足、服务能力较弱;三是配套扶持政策不完善;四是再担保业务规模小,引导支持担保机构扩大支小支农担保业务规模作用亟待发挥;五是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聚焦支小支农主业不够;六是银担合作不畅,门槛高、分险难,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占银行小微、“三农”贷款比例很低,银行主动或被动“去担保化”。

对于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方案,李燕来提供了如下设计思路:一是坚持小微企业、“三农”融资担保准公共产品定位;二是优势互补、简化流程、批量合作,做大业务规模;三是明确业务条件、后置担保审核,大幅提高业务效率;四是风险共担共管,有效控制风险;五是创建备付金机制,保障及时代偿。

三、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与中小微融资破局

演讲人:商务部研究院的信用研究所所长、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韩家平

核心观点:

全球贸易已迎来“信用+数字”的时代,一方面市场规模日渐庞大,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预测,到2020年,赊销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比将上升到 91%,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仅为 20%,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逐步成熟,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推动交易在线化、数字化深入发展,信用体系和普惠金融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数字时代的信用体系中,我们一是要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信用体系建设规律的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管理创新,大力释放数字红利和信用红利;二是高度重视商业信用的发展,为商业信用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生态环境,健全商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三是要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和信用服务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四是要开展商业信用电子化流转,实现多级穿透和拆转融,降低经济运行成本,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此外,对于如何加强平台信用体系,韩家平表示可从政策法规、信息共享、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合力构建新型信用体系。

四、增信行业科技化实践

演讲人:天府信用增进总经理 李静

核心观点:

天府增信是采用中证信用信息化系统的全国首家增信机构客户,在优化业务流程、规范项目管理、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一是在创新型风控体系方面,搭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大数据跟踪预警系统,实现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优化升级;二是在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方面,通过定性要素(区域信用环境、债务管控力度等)、定量要素(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主体经营和财务数据等)、调整项(非标融资占比、长短期债务占比等)等,与YY评级合作构建;三是在大数据跟踪预警系统方面,将工商、财务、舆情、诉讼、二级市场交易等信息进行归类分层,提炼为一般风险信息、严重风险信息、重要风险信息,并将信息推送至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及公司决策层。

展望未来,天府增信将不断升级迭代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以此来建立系统化的监测框架,并为尽调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公司合规管理水平。

五、数字经济时代增信(融担)行业科技化的探索与思考

演讲人:中证信用首席数据官 陈浩

核心观点:

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融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化,实现服务转型,服务转型的本质是模式创新和增量破局的问题,一方面要创新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服务场景。陈浩指出对于增信融担机构而言,短期内数字化工作的目标就是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用数据和科技手段推动服务的系统化、线上化和自动化。

中证信用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全国性综合信用服务机构,正着力推进强中台科技战略,打造“强数据”和“强风控”的核心能力。中台体系的打造实现了功能的高可复用,使得公司可以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将线下决策管理和线上自动化作业打通,并将共享的数据和科技能力模块化的嵌入到决策和操作流程中,形成以操作中台和数据中台为核心的科技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种科技化能力不但可以赋能自身业务,更能赋能行业,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关于融担行业如何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三点建议:一是建立数字基础设施,二是建立数字资产的行业标准,三是形成机构间风控作业规范的共识。以此三点为基础,建立一个融担行业信用资产流转的平台,让机构间形成常态化的业务分保、联保等合作机制,实现行业内业务模式的创新,促进行业合作,推动资产更加高效的流转;同时强化智能风控和科技运营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促进行业降低业务运营成本,真正让科技赋能信用,让信用创造价值。

圆桌论坛3:增信业务创新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主持人:中证保理总经理 丁志雄

嘉宾:陕西信用增进董事长 崔坤

西部担保董事长 闫丽婷

中合商业保理董事长 吴立建

安徽担保集团总经理 王召远

湖北担保业务总监 吴冬亮

嘉宾观点汇总:

现阶段,城投债信用风险暴露、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愈加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且随着金融市场创新融资产品逐渐加速,各项新型融资方式及创新交易结构如火如荼,增信业务亟待通过数字化实现服务转型,解决模式创新和增量破局的问题。

本次圆桌论坛旨在与业内头部机构进一步探讨增信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融合的路径,主要议题包括:第一,邀请业内头部机构分享其增信和保理业务的创新案例和模式;第二,提出基于供应链业务的发展的好想法以及未来所发展的路径;第三,对增信资产流转平台的建设讨论必要性及建议。

在增信及保理业务创新方面,各家头部机构分别在以下几点发力:首先,创新与政府的合作模式,深度参与平台的整合升级,参与相关文件的起草,输出系统化服务能力;其次,创新商业产品研发,包括与银行的风险分担产品、“金融+担保+营销”的创新模式;再次,充盈传统增信机构的业务板块,提升综合实力,包括同时配套资产管理业务、提升后端处置能力,开展再担保业务、撬动区域担保资源等。

供应链业务的发展路径方面,主要提出如下思路:第一,可以开展“保理+担保”的业务联动,同时引入金融科技,最终实现供应链和区块链的融合,打造特色产品,解决确权、支付及流程监管的问题;第二,充分利用产业链条中核心企业之外的交易方信用,依靠产业背景深挖链条中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辅以增信工具,真正实现“科技+小微+增信”的成熟发展路径。

增信资产的流转平台方面,首先,各家头部机构均非常认可平台搭建的必要性:基于现行的融资担保监管条例,各家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上限及单一集中度均受限,担保机构间联盟亟待搭建,现阶段中证融担已与湖北省担保等机构积极开展了分保业务合作,企业反馈非常正面,但一对一线下业务的效率及可持续性均有待优化,增信资产交易平台的搭建为大势所趋;其次,在平台搭建方面,各家头部机构一致认为:首先需要建立规则,实现立项标准、风控标准、尽调标准等维度真正的统一,资产流转才有实操性;其次,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在合规的情况下互通信息,实现点对点、面对面实时的业务沟通,达成有效推介;最后,尽快搭建可操作的线上化产品,在数据的收集、抓取、分析、项目推进及合同签署等方向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增信资产流转平台的搭建会形成一个生态圈及新的增长点,行业机构一起携手推动信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圆桌论坛4:信用科技赋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主持人:中证信用风险管理总监 陈国阳  

嘉宾:金网络高级副总裁 徐亚超

马上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 林亚臣

光大银行总行普惠业务部处长 林洁

小米数字科技供应链业务总监周雅、中证信用云科技数据风控总监 焦堃

嘉宾观点汇总: 

风险管理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一直以来都被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一方面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各类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信用科技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实践,又为上述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

首先,数字化已是信用科技服务创新及风险管理的基础。围绕数字化,机构需对内夯实线上化、自动化的业务基础,对外积极寻找行业共性需求,从全流程运营线上化,过渡到核心功能自动化和管理决策的可视化。通过数据治理和系统建设,将自身的科技、业务和风控核心能力沉淀。随着数字化的转型,金融机构在信用科技领域才能获得更多支撑。

其次,平台化是未来信用科技服务从量变到质变的核心。针对中小微普惠业务中存在的审核效率低,操作风险高,数据分析难度大等痛点,可针对性提供中小微业务线上化作业系统、规则引擎+流程引擎可视化部署等解决方案。针对消费金融业务,囊括数据流、资金流、主动风控及贷后监控的一体化平台将能更好地覆盖场景及底层风险的识别、监测、度量、预警、刹车等全流程管理。针对保理、资产证券化业务数字化水平不高、管理颗粒度不够、应收账款透明度低等问题,可通过数字化保理业务系统、反欺诈工具、信用社区概念等方案解决。面对信用增进/融担公司业务品种集中度高、获客难、风控难等痛点,数字化增信资产及信用模型工具系统将是很好的平台化应对方案。

在未来信用科技发展前景的展望方面,数字化的全面风险管理将是必然趋势,一些智能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智能分析、智能关联,智能流程将成为主流。通过采用智能、动态、前瞻式的现金流分析,从而形成面向交易对手、业务板块的风险偏好、风险限额和风险策略。通过移动端部署和获取数据、穿透式底层资产管理,可将业务数据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一个台阶。此外,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信息共享、权利确认、数字监管、反欺诈领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坚持以信用科技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实际客户需求,提高普惠人群信贷可得度,以科技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方式,逐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信用科技的初衷和使命,各方应不忘初心,通力协同,方能促使信用科技更好的服务于机构发展和实体经济。